>>点此查看更多内容<<   今天是2025年8月20日  

牡初三孩子想“透气”出走 引家长和老师反思

  牡丹江市   发布日期:2013年1月23日   来源/作者:牡丹江日报 赵剑杰 邸兰英 双击滚屏 打印本页

      留下一张字条后,牡市某中学的初三学生豆豆(化名)就离家出走。幸亏被乘警及时发现,他才得以顺利回家。豆豆的离家出走,引起了家长和老师的反思。

      豆豆:想要出去透透气

      直到现在,豆豆的母亲还是想不通,儿子为什么离家出走。那天早晨,豆豆像往常一样去上学,她在收拾房间时发现了桌子上的一张的字条,上面写着:我受不了了,感觉压力太大了,想要出去透透气……她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立即给班主任打了电话,这才知道老师前一天批评了豆豆几句。

      几个小时后,牡丹江铁路公安处乘警支队乘警长陶振刚给豆豆母亲打来电话,说在K7054次旅客列车上发现了正要去温州的豆豆。豆豆母亲请乘警把豆豆托付给亚布力站,并赶过去把孩子接了回来。 

      去年9月29日,苇河镇的小鹏也是丢下一封内容大致相同的信离家出走,幸好被牡丹江火车站工作人员拦下,才避免了事态的进一步发展。

      家长和老师的反思

      虽然老师批评了豆豆,但豆豆妈妈认为:那只是一个导火索。平时,她每天都督促孩子学习,让孩子烦的不得了,或许这才是孩子出走的真正原因。把豆豆找回来后,她也认真反思了一下,那就是以后要多跟孩子沟通,取得孩子的理解和信任。

    一位中学教师说,现在的学生自尊心强、攀比心重、即便批评,老师也要在心里先掂量掂量用词是否太尖锐,学生是否能接受得了,会不会触动学生敏感的神经。换位思考一下,当你批评学生的时候,学生可能会想,我父母都没那么说我,你凭什么多嘴啊,更何况有时是当着众多同学的面批评,自然会让学生觉得伤了自尊。

      心理专家:孩子的不可承受之重

      就这两例孩子离家出走现象,记者咨询了牡丹江医学院心理教研室的张主任。他说,未成年人离家出走,一般存在多种诱因,而最常见的就是,孩子们无法承受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的压力。

      社会心理学理论认为,青少年离家出走的症结在于学校学习和家庭监督双管齐下的教育方式。如今,学校的学习,本来就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而父母又只知责备和苛求,缺少具体的关心和帮助,使学生很容易感到孤独、烦恼,进而会产生自卑感和不满情绪,如何寻求心理解脱,尚处懵懂阶段的孩子多会选择离家出走这种最直接,也最简单的办法。

      张主任谈到,现在不光是中小学生感觉到压力重,到他们心理教研室咨询的大学生也比以前多了。不可否认的是,现在的孩子大都是在优越的环境中长大,没有经历过太多风雨,抗打击能力和心理承受力都比较差,遇到挫折,一走了之便成了他们草率而轻松的选择。


  返回首页 阅读2416次

Copyright © 2003-2025 牡丹江众点网络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牡丹江市平安街解放路新宏基大厦11楼1107室,电话:

黑ICP备16006007号 牡公网安备231000020005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