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大姐的爱心车棚用最平常行动温暖邻居心
对于马春英来说,爱心助人已经成为一种生活习惯,面对记者的采访,她对于帮助其他人的事只字不提。但记者几经走访,还是在小区居民的嘴里,了解了这位马大姐。 “万能”车棚 “马大姐,我白天上班不在家,要是包裹到了帮我签收。”“马大姐,我把家里的钥匙放你这,晚上孩子放学到你这儿来取。”“我是前面那栋楼的,有几件小孩的衣服放你这里,一会儿朋友过来取。” 每天,马大姐看管的自行车棚都是那么热闹,很多居民下班,先进的不是自家的门,而是习惯了到马大姐的小车棚转转。对附近几栋楼的居民来说,这里不单单只是一个小车棚那么简单,这里就是居民们大事小情的联络站。 据邻居们介绍,马大姐看管小区车棚中,经常看到小区里放学后的孩子,三三两两地在小区前的马路上玩耍,看着一辆辆车从孩子们的身边急驰而过,马春英很是担心。一了解才知道,这些孩子的家长因为不放心把钥匙带在孩子身上,而每天孩子放学时,家长还没有下班,所以只能在小区附近玩耍,家长们对此也很苦恼。 马春英找到几个孩子的家长说:“如果你们放心,就把钥匙放到车棚,孩子放学到我这里取。这样,孩子既不会弄丢钥匙,也不会因为回不去家在外面乱跑。”听了马大姐的话,几位家长很是感激。没过多久,小区里的居民都知道了这件事情,很多家长都将自家钥匙存放在了马大姐的车棚里。时间久了,居民都知道马大姐是个热心人,像一些签收包裹、订购报纸、存放钥匙……甚至是孩子放学写作业都会“麻烦”到她,而这个车棚也成了“万能”车棚。 爱在柴米油盐间 马大姐的车棚里,锅碗瓢盆、柴米油盐一应俱全。邻居们告诉记者,因为车棚不能离人,马大姐每天三餐都要在车棚里完成。马大姐是个做饭的好手,尤其她蒸的大包子,更是小区邻居们的最爱。 “前两天,老马蒸了四锅包子愣是没够吃。”邻居包阿姨说,马春英是个闲不住的人,经常会动手做些好吃的,一出锅就会催着老伴趁热给几位孤寡老人送去。 “马姨很热心,她看车赚钱,不是因为贪财,而是要‘养’活好几口人”, 楼上代姓邻居说,每月看车棚赚的钱,她大都花在了“赡养”的几位老邻居身上。小区里,有几位上了年纪而且家庭比较困难的老人,马春英和丈夫经常会替换着给几位老人买些蔬菜、水果,甚至油盐酱醋,而这些花费都是马春英自掏腰包。以前,马春英的丈夫很不理解,但时间长了,也被妻子的执着所感染,为老人们买菜送饭,竟也变成了一种习惯。 邻居们的“保险箱” 在67岁的宋春英心里,马春英就是她的“保险箱”,“我的存折、首饰、值钱的东西都放在姐姐家了,她给我管着,比我自己拿着还放心。”宋阿姨说,2006年一天的凌晨2点多,老伴突然病逝,子女不在身边的她感到无助,恍惚间想到了热心的老姐妹马春英,遂拿起电话打了过去,睡梦中的马春英二话不说,唤醒丈夫和女儿,迅速赶到了宋家。 随后的两天,马春英忙里忙外地帮着料理宋阿姨老伴的后事,并将每一笔帐目记得清清楚楚。看着尽心尽力帮忙的马春英,宋春英不禁潸然泪下。几天后,宋春英将家中贵重物品都拿到了马春英家里:“这些是我的家底,现在你替我保管着,用钱你就从存折里取,密码我都写在上面了。”然而,几年下来,马春英从未在存折上取过一分一厘。 除了宋春英外,小区里还有几位老人将低保存折放在了马春英的手里,每到开资的日子,马春英都会起早排队,第一时间把老人们的低保钱取回来。 就是这样一位普普通通的大姐,她没有什么动人的壮举,也没有什么伟大的贡献,只是每天用习惯了的爱心浇灌着邻里之间的情谊,用她认为最平常的行动温暖着邻居们的心。
Copyright © 2003-2025 牡丹江众点网络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牡丹江市平安街解放路新宏基大厦11楼1107室,电话:
黑ICP备16006007号 牡公网安备23100002000543号